长沙市第六中学:百年兑泽育英才,智慧教育守初心

岳霞 杨礼
从1905年“湖南私立兑泽中学”的书声初起,长沙市第六中学的120年,是一部以“公勇诚朴”校训为魂的育人史诗。
跨越三个世纪的时光里,这所学校既珍藏着“西迁之路”上完整课表承载的教育担当,也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写下传承新篇:“三阶九步”智慧教学打破传统课堂边界,百年校训里的“公心”化作家国情怀的培育,“勇毅”融入突破舒适区的教师成长,诚信扎根五育并举的实践,质朴沉淀为“用心成就每个学生”的教育本真。
“学生,是未来的,要把科技素养传达给学生,数字时代的原住民,学习力敏感度更高。”校长王旭介绍。百廿年岁后,这所学校正以历史为基、以创新为翼,让百年育人初心在智慧教育的赋能下焕发新生。

“兑泽”星火红色传承,守正创新践初心
1905年创办的湖南西路公学,1914年更名为湖南私立兑泽中学,1957年更名为长沙市第六中学,自诞生之日起,便与家国命运紧密相连。从战火纷飞中坚守教育火种,到新时代里践行“和生”理念,这所百年老校始终以“公勇诚朴”为魂,以培育英才为任,在时光长河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华章。
“兑泽”二字,藏着学校最初的教育密码——“兑”为和悦融合,“泽”为润泽万物,这份“以和润生”的初心,从建校之初便深深植根。民国时期,首任校董熊希龄以“兴国复民”为使命,为学校注入“读书不忘救国”的精神基因;林伯渠曾以教员身份在此掩护革命,用诗词抒发“欲把神州回锦绣”的壮志,让红色种子在校园悄然萌发。
抗战烽火中,这份初心更显坚韧。1940年,为避战乱,兑泽中学师生背起黑板西迁,先至常德临澧蒋家大院,后迁张家界大庸田家老院。茅草盖的教室漏雨,师生便“打游击”般搬着课桌追着无雨处;夜晚靠小菜油灯照明,阡陌间、山坡旁却处处是琅琅书声。在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更有15位师生挺身而出,田波扬夫妇面对严刑宁死不屈,陈佑魁写下“甘愿砍头牺牲”的绝笔,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公勇”的校训,名字永远镌刻在烈士公园的英烈墙上。
2023年8月,学校行政团队重走“西迁路”,在蒋家大院触摸斑驳的历史物件,在田家老院的旧课桌椅旁静坐沉思。当《兑泽校歌》中“盱衡四表,任重舍予谁”的旋律响起,前辈们弦歌不辍的坚守与担当,化作了当代六中人心中沉甸甸的使命。
长沙市第六中学党委书记汪东介绍,从“兑泽”的文化基因中,学校提炼出“和而不同,生生不息”的“和生教育”理念,让百年初心在新时代焕发新彩。
在这里,“和”是包容差异的温度。学校构建德润、基础、拓展、实践四大课程体系,19个社团涵盖合唱、舞蹈、篮球等多个领域:星空音乐会的旋律点亮夜空,环年嘉湖跑的脚步充满活力,篮球队三年内屡获佳绩,让学校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体育传统特色学校”。正如汪东所期待的,校园里既有书声琅琅的沉静,也有笑语喧哗的热闹,更有挥汗如雨的激情,成为充满生命力的成长乐园。
在这里,“生”是赋能成长的力量。学校借力大数据打造“三阶九步”创新教学模式,让教师的“高效讲”精准对接学生的“个性学”,该成果获评教育部智慧教育优秀案例。从抗战时期“抄课本、用毛笔做题”的艰难求知,到如今智慧课堂的便捷高效,变的是教学条件,不变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绽放光芒”的教育追求——这正是“诚朴”校训在当代的生动实践。
在学校的百年故事里,黄万亿一家的传承格外动人,成为学校精神的鲜活注脚。
1924年,怀化青年黄万亿考入兑泽中学,次年经陈佑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校共青团书记,还与学友出版《锦江怒潮》揭露黑暗,为麻阳农民运动摇旗呐喊。“马日事变”后,他回湘西开展地下工作,即便被捕入狱五年,仍与战友相约“坚持到底,决不叛变”。出狱后,他投身教育直至退休,用一生践行“诚朴”初心。
这份坚守在家族中代代相传:黄万亿之子黄代淼、儿媳朱宁绮深耕六中讲台数十年,一个是认真负责的班主任,一个是屡获表彰的先进教育工作者;孙女黄鹂走进六中医务室,从“懵懵懂懂的小青年”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校医。“校兴我兴,要为她增光添彩”,黄鹂在阅读校史后写下的感悟,正是这个教育世家与六中百年羁绊的最好写照。
百廿春秋,弦歌未已;教育初心,薪火相传。长沙市第六中学正带着百年积淀的“公勇诚朴”精神,以“和生教育”为帆,在培育时代新人的航程上,继续书写属于百年老校的新辉煌。

高效课堂中学生从“要我学”蜕变到“我要学”
1935年学校建校30周年,兑泽中学进入成立以来的鼎盛时期,学校教师达44人,湘西籍占77%,24人拥有国内外大学学历,张舜徽、林汉达等名师荟萃;国文、英文、数学等学科体系完备,生物、物理、化学实验室建成,开湘省中学实验教学之先河。
当数字时代的浪潮席卷教育领域,长沙市第六中学率先按下“智慧教育”快进键。这里没有冰冷的技术堆砌,只有让师生发光的成长舞台——学生告别被动学习,教师突破教学瓶颈,一幅“技术赋能育人”的鲜活画卷正徐徐展开。
走进学校的智慧课堂,一场别开生面的数学探究课正在进行。课前,系统已根据学生预习数据,为每位学生推送了个性化预习任务;课上,教师通过互动大屏发起小组讨论,学生的解题思路实时上传,AI即时分析答题情况,将高频错误点同步给教师;课后,针对不同掌握程度的学生,系统自动生成分层练习,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巩固知识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挑战拓展题型。
这一高效课堂场景的背后,是学校构建的“三阶九步”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依托大数据技术,该模式打破了传统“一刀切”的教学困境,让教师得以精准捕捉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实现规模化因材施教。
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蜕变。“以前觉得物理难如登天,现在跟着胡成老师用智慧平台自主学习,最后国防科大综评物理拿到147分!”景鹏5班杨颜嘉提起学习变化,眼里满是自豪。这不是个例,自学校推行智慧教育以来,学生们的学习内驱力更加激发。
课前,通过平台完成前置学习任务,系统自动分析错题、标注薄弱点,像“私人教练” 般精准指路;课上,平板实时作答、投票互动,原本沉默的课堂变成“思维竞技场”。
讨论“外貌焦虑”时,词汇云图瞬间呈现全班想法;争议“是否迎合审美”,投票结果秒出,让观点碰撞更热烈。课后,分层作业精准推送,避免“一刀切”的负担,学生们直呼“学得轻松,进步更快”。
更让家长安心的是,学校透明化运作打消了所有顾虑:平板只用于学习,平台不额外收费,连课外培训的需求都大幅降低。“孩子主动研究难题,这比报多少补习班都管用!”一位家长的感慨,道出了无数家庭的心声。
教师在智慧赋能中突破成长天花板
“AI帮我生成课件和情境素材,省下的时间能多琢磨学情,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数学组龚莎老师的成长轨迹,是六中教师的缩影。借助星火教师助手,她从机械备课中解脱,将更多精力投入创新教学——用数字资源化解数学抽象难题,设计“三阶九步”课堂流程,不仅拿下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一等奖、长沙市智慧课堂创新大赛特等奖,还主持完成《“三阶九步”数学课前数据分析》项目,成为智慧教学的“领头雁”。
英语教师王双的课堂同样精彩。在2024年湖南省集体备课大赛中,她带领团队用智慧工具打造单元复习课:课前靠问卷星锁定学生“健康审美”认知盲区,课上用平板传屏展示小组成果、实时互评,课后用AI微课串联词汇与生活情境,最终斩获省一等奖。“智慧工具不是装饰品,是打通‘备—教—评’的关键抓手!”王双的心得,道出了教师们的共同成长。
2023年,学校推出“四位一体”智慧校本研训模式。如今,“四位一体”智慧研训模式已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该模式通过“研训协同、资源储备、过程跟踪、结果反馈”四大模块,实现了研训的全流程智慧化。线上线下融合的研训方式,让教师随时随地能学习;动态更新的资源库,汇聚了校内外名师的教学经验;智能跟踪系统,确保研训过程不走过场;可视化的反馈报告,让教师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
学校还为教师搭建了全方位成长平台:20间AI智能教室实时记录课堂,生成数据报告帮教师找不足;“师徒结对”让青年教师跟着骨干教师学智慧教学技巧;“信息化同课异构”活动中,老师们各显神通,用大数据、互动软件设计特色课堂,在思维碰撞中突破自我。
评价方式的革新,同样为教师成长注入了新动力。传统的教师评价多依赖年终考核,侧重总结性结果,难以全面反映教师的成长过程。而长沙市第六中学构建的“智慧教学能力评价模型”,借助AI整合多维度数据,将静态评价转变为动态跟踪。
每个学期末,教师都会收到一份详细的“教学画像报告”:从课堂上的互动频率、提问质量,到智慧教学工具的使用效率;从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变化,到学科成绩的提升趋势,数据全方位剖析教学行为。
这种发展性评估不仅让教师清晰认识到自身短板,也为学校研训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通过分析全体教师的评价数据,我们能精准定位教师群体的共性需求,针对性开展培训,让研训资源用在刀刃上。”校长王旭表示,AI赋能下的“评估—反馈—提升”良性循环,正推动教师队伍向更高质量发展。
百年校园以文体为翼,绘就青春成长画卷
“书声琅琅浸润书香,笑语喧哗洋溢朝气,歌声嘹亮传递热爱,挥汗如雨彰显拼搏。”这是党委书记汪东心中“有生命力的校园”最鲜活的模样。
如今,走进这所承载着百年文脉的校园,目之所及皆是生动实践,耳之所闻满是成长乐章——从民国时期誉满三湘的“荷花池球王”排球队,到如今驰骋全国赛场的男篮劲旅;从抗战时期以京剧、合唱凝聚民族士气的文艺活动,到如今斩获省级金奖的舞蹈团、培育出美术状元的特色团队,长沙市第六中学始终以文体为双翼,在岁月流转中涵养学生的精神品格,在创新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书写着新时代基础教育的精彩答卷。
“体育课不是‘副科’,而是与语数外同等重要的‘主课’!”这一理念不仅是共识,更是融入日常教学的行动指南。学校坚持推行“艺体2+1”模式(即每位学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从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到场地保障,全方位为学生体育锻炼“保驾护航”,让运动成为校园生活的“标配”。
在这片充满活力的运动场上,男子篮球队无疑是最耀眼的“明星团队”。2020年,学校重组男篮队伍,聘请中国篮协B级教练员白霖担任主教练。在白教练的科学指导下,队员们秉持“勤学苦练、敢想敢拼”的信念,日复一日在训练馆挥洒汗水,短短几年便实现跨越式发展,跻身全国顶尖中学生男篮行列。2024年,这支年轻的队伍一路过关斩将,先后斩获安踏U14青少年篮球联赛全国总决赛冠军、肯德基中国中学生3×3篮球联赛全国总冠军;2025年,他们乘胜追击,再夺湖南省中学生三人篮球赛男子组冠军,用一座又一座奖杯擦亮了“兑泽男篮”的金字招牌,更将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传递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不止男篮,长沙市第六中学的体育版图多点开花、硕果累累。校射击队曾创下连续七年蝉联全市团体冠军的辉煌战绩,队员们在瞄准靶心的过程中,锤炼出专注与沉稳的品质;田径队在2024年湖南省体育高考中交出“全员上线”的优异答卷,3名队员更是斩获专业满分,用实力诠释“速度与激情”;在2024年体育中考中,学校满分率达62.64%,平均分37.58,合格率
99.54%,学生肥胖率从2022年的18.8%降至2024年的12.64%——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学校对“健康第一”教育理念的坚守,更是学生们用强健体魄为成长筑牢的坚实基础。

如果说体育赋予了长沙市第六中学学生强健的体魄与坚毅的品格,那么艺术则为他们打开了感知美、创造美的大门。近年来,学校深耕艺术教育,打造了悦和舞蹈团、合唱团、美术组等一批特色艺术团队,让艺术之花在校园绚烂绽放。
成立于2022年的悦和舞蹈团,虽年轻却极具爆发力。团队以原创为核心,将青春故事与文化内涵融入舞蹈编排,短短三年便在省市舞台崭露头角:原创作品《路》《杖鼓灵韵》连续两年获长沙市艺术展演二等奖;2025年,原创舞蹈《蘭叙》凭借灵动的舞姿、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湖南省第十一届青年文化艺术节中脱颖而出,斩获金奖,让长沙市第六中学的艺术风采惊艳全省。
美术组则是学校艺术教育的“老牌劲旅”,办学二三十年来,始终秉持“以美育人、以艺育才”的理念,为高校输送了大批优秀艺术人才。从鲁迅美术学院校考全国状元皮恺,到湖南省美术联考状元曾雨暄,再到众多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顶尖艺术院校的学子,美术组用实力证明了“平凡学子也能通过艺术实现梦想”。2023年,舞蹈特长生高曼蓉成功考入中南大学,当年学校艺术高考过线率更是达到100%,用优异成绩诠释了“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初心。
此外,学校每年举办的“星空音乐会”“环年嘉湖跑”等特色活动,更是让艺术与运动深度融合——夜晚的校园里,歌声与乐器声交织,点亮青春梦想;年嘉湖畔的跑道上,师生们并肩奔跑,传递活力与希望。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更让“热爱艺术、崇尚运动”成为六中学子的共同特质。
长沙市第六中学的文体基因历经百年传承,始终焕发着蓬勃生机。“走进六中,你能真切感受到‘有生命力的校园’是什么模样——这里不仅有琅琅书声,更有拼搏的汗水、艺术的芬芳;这里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素养,更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强健的体魄。”校长王旭笑道。
如今,长沙市第六中学以文体为翼的育人模式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其经验与成果不仅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更为新时代学校如何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供了有益借鉴。未来,这所充满活力的百年老校,将继续深耕文体教育,让更多学子在运动中强健体魄、在艺术中陶冶情操,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书写更加精彩的人生篇章。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