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海高中赛课十天:打破学科边界,师徒传承加速融合教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13日讯(全媒体记者 岳霞 通讯员 李晴)9大学科、4个赛组、40位青年教师参加,金海高中青年教师成长学院与学校教科院联动,一场为期10天的教学赛课昨日结束。这场跨越学科壁垒的赛课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更诠释了师徒传承与创新融合的教育智慧。
在赛前筹备的日夜里,“师父”二字成为青年教师口中最高频的温暖词汇。各学科备课组长化身“课堂医生”,从教学问题设计到课堂节奏把控,逐帧“解剖”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更有师父们通过试听帮助徒弟预判课堂生成,让每份教案都经得起“实战”检验。
在40节风格各异的公开课上,“导、学、展、点、测”五步教学模式焕发出蓬勃生命力,学校校长、学校督评室成员随机推门听课。
英语教师夏思威用《Grammar》主题创设课堂情境,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自然进入英语语法世界;历史教师陈灏中通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前微视频,引发学生对经济变革的思辨热情。物理课堂里,曾正轩老师将《光电效应图像专题》转化为小组闯关任务,学生在黑板前勾画讨论的身影成为知识建构的最佳注解;美术教师吴双在《艺术家眼中的自己》课程中,引导学生用速写本记录互评观点,笔尖沙沙记录的不是技法点评,而是少年们对“艺术家眼中的自我”的初探……
青年教师们以核心问题为线,将碎片串成知识银河;当讨论声浪偏离航道,他们用一句“如果我们换个坐标系观察呢”轻巧调转思考方向。这些点睛之笔,或是将学生稚嫩的观点转移至解读重点知识,或是在思想空白处架起思维跳板,甚至故意“留白”制造认知冲突。评委姜聘珍老师诗意点评道:“最高明的点评从不说破答案,而是让追问成为新的火种。”
课堂尾声的检测环节同样精彩:有的学科采用思维导图梳理体系,有的设计分层达标任务。这些创新实践让“151”模式真正落地为可触摸的教学变革。青年教师们带着教案主动“问诊”,学科教研员从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面等维度给予分析点评;师父们则化身“成长教练”,帮助徒弟区分“教学表演”与“知识真实生成”的边界。这种教育的闭环,让每次评课都成为专业提升的加速器。
“从最初对着空气试讲到如今从容把控课堂,师父那句‘好课是磨出来的’让我深有体会。这次尝试将生活案例融入《乙醇》教学,学生通过讨论自发推导出醇类性质,这种生成性惊喜让我真正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含义。”赛课教师化学组陈浩老师感慨道。
“青年教师最让我惊喜的是对‘151模式’的个性化诠释。比如数学组用‘思维导图接力’替代传统小结,英语组开发了语法错误互动游戏。他们证明,模式不是枷锁,而是创新的起跑线。”长沙市教科院副院长朱石涛老师表示,师徒传承不仅是经验的传递,更是思维的碰撞。师父们用阅历帮青年教师避坑,青年教师则用新视角打破固有框架。这种双向奔赴,才是教育薪火相传的真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