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克设备续航长达1年! 多国专家聚焦新区这项鸟类监测黑科技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7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傅斯敏 通讯员 李杏子)每年春秋,数千万候鸟跨越山海迁徙,它们的飞行路线、栖息规律如何精准捕捉?极小型鸟类因体型限制,长期难被有效监测,这一科研难题如今被“新区智造”破解。在日前落幕的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上,新区企业环球信士自主研发的IoB(Internet of Biology)生物物联网系统,凭借突破性的监测技术,成为十余个国家千余名专家学者关注的焦点。

直击科研痛点,0.45克标签解决“负重续航”难题
“IoB(Internet of Biology,生物物联网)是一套融合反向定位、无线电传输、卫星定位等多项前沿技术的野生动物实时监测系统,适用于小型动物活动轨迹追踪、候鸟迁飞动态监测等生态保护场景。”环球信士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长期以来,极小型鸟类监测面临两大瓶颈:设备过重会影响鸟类飞行,续航不足则导致数据断联。而环球信士研发的IoB系统,通过技术整合给出了最优解——其搭载的超轻追踪标签仅重0.45克,完全不会给小型鸟类带来飞行负担;在无光环境下,标签续航时长可达一年,且功耗仅为传统卫星定位技术的千分之一,彻底告别“频繁换设备、数据碎片化”的困境。

这套系统并非单一设备,而是“超轻标签+智能基站+云端平台”的协同体系,融合北斗定位、无线电传输与反向定位技术。IoB智能基站其信号覆盖范围最远可达30公里,当佩戴0.45克超轻标签的鸟类进入基站覆盖范围,标签将自动感应并完成“身份打卡”,基站实时将数据回传至云端。
经过平台解析,零散数据会转化为鸟类活动轨迹、栖息地分布等可视化信息,不仅适用于鸟类迁飞监测,还能为小型哺乳动物行为研究提供支持。
跨国网络到全球布局,“新区智造”守护迁徙通道

目前,IoB系统已在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完成初步布局:在中国东北林区、东南沿海,以及俄罗斯雅库茨克、新西兰等跨国区域,共部署超200台智能基站,初步建立起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监测网络,填补了极小型鸟类迁飞数据的空白。
“下一步,公司计划于2026至2028年间在长江、黄河流域等重点区域增设2000台IoB基站,实现对国内主要鸟类迁徙路径的系统化覆盖。”环球信士负责人在第十八届中国鸟类学大会上宣布。
长远规划中,这套系统还将逐步延伸至俄罗斯、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际重要迁徙通道,最终构建起覆盖全球性的鸟类迁徙生态监测体系。未来,候鸟迁徙的每一段旅程都将“有迹可循”。
这项硬核技术的背后,是一支来自长沙的科研团队。11年前,企业负责人周立波带领湖南城市学院教师博士团队在长沙高新区创立环球信士,深耕野生动物监测领域。如今,公司已研发出40余款野生动物卫星追踪终端,占据国内超八成市场份额,产品远销欧洲、北美、澳洲等地,让“新区智造”的生态监测设备,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贡献力量。
>>我要举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