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台试飞成功!湘江新区打造会“飞”的发电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3日讯(湘江早报全媒体记者 黄荣佳)9月19日至21日,北京临一云川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简称“临一云川”)自主研制的S1500型浮空风力发电系统在新疆哈密淖毛湖基地成功完成试飞。这座全球首台兆瓦级商用空中风力发电系统升至高空,年等效满发小时数逾4000小时,是陆上风电的2到3倍。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飞成功的背后,是临一云川在湖南湘江新区建立的研发中心提供的强大技术支持。
据悉,S1500系统长60米、宽40米、高40米,外形酷似飞艇,设计功率1兆瓦(MW),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浮空风电装置。其主气囊与环翼形成巨型涵道,搭载12套100千瓦发电机组,利用高空稳定强风驱动叶轮,再通过系留线缆将电能稳定输送至地面。
相比传统陆上风机,这款浮空风力发电系统无需建设大吨位塔筒,基础结构简洁,可节省材料40%,度电成本下降30%,且可快速“转场”,适用于戈壁、海岛、矿区等场景。
据了解,此次试飞完成了戈壁工况总装、构形保压测试、昼夜强风放收等一系列预定试验科目。临一云川CEO兼首席设计师顿天瑞在试飞现场表示:“S1500在戈壁强风等极端工况下完成了各项预设目标,此次试飞成功是产品工程化应用的重要里程碑。”
临一云川在湘江新区的布局为其技术突破提供了坚实基础。2025年1月底,长沙临一云川正式在湘江新区麓谷产业园成立,并落地了研发中心,目前研发团队已超过50人,承担了总体设计、气动、电控、电力转换、新材料等重要研发任务。企业在落户新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成功完成三次试飞。
一个月后,由临一云川联合北京航天数据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工业大数据国家工程实验室未来空天能源分中心在湘江新区挂牌成立。作为我国工业大数据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工程实验室,该中心通过整合产学研资源,运用大数据技术助力未来空天能源产业发展。
吸引临一云川落户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湘江新区雄厚的航空资源。长沙市70%以上的航空航天企业聚集在湘江新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形成了完整的航空航天、低空经济产业集群。
新区在人才资源方面拥有明显优势,聚集了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顶尖高校,在航空航天领域具备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培养能力。
资金支持上,2025年7月,总规模2亿元的湘江通航产业基金顺利通过备案,标志着湘江集团首支聚焦低空经济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进入投资运作阶段。该基金将聚焦投资低空经济产业、航空航天北斗产业等领域具备成长潜力的企业。
当前,湘江新区正积极打造低空经济创新示范区。湘江智航新城低空经济产业园整体规划面积约8平方公里,预计整体投资157亿元。园区以“一心五片区”为空间布局,将积极引进培育一批航空航天产业链骨干企业。
湘江新区作为科技创新高地,湘江实验室、岳麓山实验室等省级“四大实验室”布局新区,多所高等院校、36名“两院”院士、4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汇聚岳麓山下,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