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为新就业群体打造“路上的家”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1月11日讯(星沙时报全媒体记者 杨源 通讯员 何荣安)在长沙县的大街小巷,奔忙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们如今有了一处处可以安心歇脚的“小窝”——“小哥来吧”“小哥歇歇角”等暖心驿站。这些驿站,正成为他们在城市风雨中穿梭时最温暖的依靠。

驿站内,新就业群体正在开展节日手工活动。长沙县委社会工作部供图

今年以来,长沙县深入推动“党建聚合力”工程,将解决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创新县域治理的重要抓手,通过系统性构建“友好+”服务场景,不仅有效破解了新就业群体服务“最后一百米”难题,更在全社会营造了理解、尊重、关爱新就业群体的浓厚氛围。

做实保障,让“新”动能落地生根

送货、送餐、送药……新就业群体已经成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让新就业群体切实享受到暖心服务,长沙县构建了坚实的保障体系。

在组织上,形成了“县级统筹、街道落实、社区执行”的三级工作体系,县委领导深入一线调研,确保服务“接地气、有实效”。

在机制上,由县委“两新”工委牵头,联合组织、网信、住建、交通、工会、妇联等多部门力量,先后出台《快递物流外卖党建工作若干措施》和《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八个一”措施》等政策,明确了服务管理的“施工图”。

在服务上,通过“行业与属地”联动,对3000余家新业态运营主体进行了拉网式摸排,覆盖2万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并建立动态数据库,确保党的服务和关怀能够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构建场景,让“暖”服务触手可及

累了能歇脚、渴了能喝水、闲时可充电……长沙县创新打造了多元化的“友好+”场景矩阵,推动服务资源持续下沉,让温暖在细节中流淌。

长沙县整合16个党群服务中心和“星沙驿站”资源,打造的“小哥来吧”等驿站,解决了骑手们“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充电难”等现实问题。这里不仅是他们物理上的“能量补给站”,更是心灵上的“歇脚点”。

针对骑手们普遍反映的“进门难、找路难”问题,长沙县发挥“红色物业”作用,打造了多个友好小区、楼宇和商圈。通过绘制专用的暖“新”导航图、划定“骑手专属停车位”、设置“暖心存放处”和“快速专口”,为骑手配送按下“快捷键”,极大提升了配送效率和体验。

此外,长沙县构建“1+N友好商圈”体系,以驿站为核心,辐射联动78家爱心商户,形成了“友好商圈联盟”。新就业群体在此可享受餐饮折扣、免费饮品、权益保障与健康关怀等多样化服务,已累计服务超2万人次,将社会的关爱融入日常消费之中。

双向奔赴,让“暖流”循环不息

“送餐路上要是看到小区有飞线充电、楼道堆积杂物的情况,记得在微信群里说一声,咱们一起帮社区解决!”在倾注关爱的同时,长沙县也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治理合伙人”,实现温暖与奉献的“双向奔赴”。

目前,已选聘24名骑手担任“流动网格员”“食品安全监督员”等,他们利用“随手拍、随手帮、随手清”等方式,成为基层治理的“移动探头”,参与社区治理30余次,将职业特性转化为治理优势。依托“小哥学院”“先锋班”等平台,开展了45场涵盖安全、法律、应急救援等内容的技能培训,骑手们提升了自身综合能力,成为党的政策宣传员和社区安全员。

在星沙,各小区设立的“暖心故事墙”,既展示了骑手拾金不昧、救助老人等善行义举,也记录了业主关爱骑手的感人瞬间。通过“717骑手节”“夏日送清凉”等活动,增进了骑手与居民的理解与认同,共同营造“理解包容、互帮互助”的社区文化。

从一盏热水、一个插座到一张导航图、一个专属车位,再到一项项权益保障和一份份社会荣誉,长沙县正通过一个个有温度、有细节的“友好场景”,让新就业群体在这片土地上真切地感受到“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份“凝心聚力”的探索,不仅提升了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更书写了一座城市与美好生活奋斗者们和谐共生、互相成就的动人篇章。


【作者:杨源】 【编辑:星沙时报】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