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用五百次温暖的“拥抱”,守护“夏夏们”的求学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0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洋 星沙时报记者 文雅丽 通讯员 刘小兵)清晨的阳光透过长沙市百熙实验小学二年级教室的窗棂,洒在一个坐在特制溜溜车上的女孩身上。“起立!老师好——”随着夏夏(化名)清脆的口令声,全班同学齐刷刷站立问好。这个笑容明亮、眼神专注的女孩,是一名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却在这所普通小学里活出了最明亮的童年。
“特别”的关爱,点亮求学路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邓坤华就注意到这个“特别”的新生——夏夏坐在溜溜车上,车上挂着书包,还架着一块写字桌板。“你的出场方式很特别。”邓老师俯身轻声说道,用温暖的笑容化解了初次见面的陌生。
面对这个需要特殊照顾的孩子,邓老师用耐心和细心化解了难题。她观察到夏夏羞于求助,便温柔地说:“老师也有孩子,抱你很顺手,就把我当妈妈好不好?”从此,每天抱夏夏去洗手间的短短路程,成了师生俩的“秘密时间”。在这段路上,她们聊吃饭、聊康复、聊心事,心与心的距离越来越近。
学校的支持也悄然到位:为夏夏设置了专用厕所隔间;升二年级时,原本要搬去二楼的班级特意为她继续留在一楼;食堂阿姨总会多关心一句“夏夏今天吃得怎么样”……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你的需要,我们看得见。
同窗的情谊,温暖成长路
夏夏的到来,让班级变成了一个更加温暖的集体。她的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却成了全班最受欢迎的“宝座”。“孩子们抢着和夏夏做同桌,”邓老师说,“除了个子特别小的同学,班上其他同学都和她做过同桌。”
温暖的接力在班级不断延续:吃饭时,有人抢着帮她打饭;发作业时,同学主动递到她桌上;下课后,大家轮流推她出去晒太阳;她的水杯,总是被细心添满。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汇聚成爱的海洋,让夏夏的求学之路变得平坦而温暖。
在这份爱的滋养下,夏夏展现出了惊人的生命力量。她的作业工整漂亮,数学经常考满分,还被推选为班里的“口令员”。每当她清脆的口令声响起,全班同学都会用整齐的起立回应这份坚强与勇敢。
在这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改变是双向的。邓老师发现,一个原本不自信的男孩,因帮助夏夏受到表扬,变得越发阳光开朗。“现在他不仅人缘好,运动和学习都进步很大。”生命的价值,从不因“罕见”而打折。在帮助夏夏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包容与关爱,班级变成了一个更加温暖的集体。
爱织就的教育,铺就融合路
夏夏是长沙县五百余名随班就读特殊儿童中的一员,她的故事正是长沙县推进普特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长沙县以“五好”教育工程为引领,构建了“布局合理、类别齐全、普职特融通”的特殊教育体系。目前,全县已建成特殊教育学校1所、普特融合学校2所、特教班6个、资源教室22间,覆盖率已达60%。
“大多数特殊儿童家长都希望孩子能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真正融入集体。”百熙实验小学德育副校长姜欢表示,“实践证明,通过科学系统的支持,特殊儿童完全可以在普通环境中获得良好发展。”
长沙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随班就读规模和资源正在不断扩大,服务对象从肢体残障儿童扩展到更多有特殊需求的儿童。“我们将继续在完善机制、师资培训、教科研引领、课程建设等方面发力,让每一个特殊儿童都能感受到‘五好’教育的温暖,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
如今,每天清晨,都能看见夏夏盼着去上学的身影。她会和老师分享康复训练的进步,会和同学聊喜欢的动画片。那个曾经腼腆的小女孩,眼中的光芒越来越亮——这光芒,既来自内心的勇敢,也来自这片用爱织就的教育暖阳。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