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沙本无“咖”,四海竟飘香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洋 星沙时报记者 龙慧玲
金秋时节,咖啡飘香。9月29日,“中非咖桥·世界湘见”2025首届星沙-非洲咖啡嘉年华系列活动在长沙县启动。这场持续到10月3日的盛会不仅是一场咖啡爱好者的狂欢,更是星沙咖啡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见证着一个不产咖啡豆的内陆区域如何实现“从零到一”的跨越,奋力撬动全球咖啡产业格局。
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从平台搭建到企业集聚,星沙这片热土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为中非咖啡产业新枢纽。在这条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跃动着创新与发展的活力,凝聚着湖南人民“敢为人先”的精神力量。
国家级平台赋能,咖啡产业大有可为
长沙县,这座既不沿边,也不靠海,更不产咖啡豆的传统工业强县,为何要大力发展咖啡产业?答案在于国家战略与区位优势的双重赋能,更是服务中非经贸合作的主动担当。
湖南坐拥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而长沙县正处于对非贸易的最前沿。2024年,落户于长沙经开区东方智造港的中非经贸总部大厦正式启航,作为省级对非经贸标志性项目,肩负着服务中非命运共同体、探索制度创新、健全产业链供应链体系的使命。开局之年,其交出的成绩单令人瞩目:聚集40余家对非经贸合作企业,实现对非贸易总额10亿元,为咖啡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真正的助推器在2025年6月接连落地,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中非)跨境电商产业园与亚马逊云科技出海赋能中心先后入驻。它们不仅提供平台,更构建起覆盖全链条的咖啡产业生态,为星沙咖啡贸易按下“加速键”。
在长沙县委副书记、县长陈永高看来,虽然长沙县并非咖啡豆的传统产区,但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交通、活力迸发的消费市场与日益优化的营商环境,咖啡产业必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三大支柱构建坚实基础 破解产业发展瓶颈
星沙发展咖啡产业的底气,来自对行业痛点的深刻洞察和三大核心优势的精准把握。
非洲直采,资源保障。企业深入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等产地直采,获取高品质生豆,规避国际市场波动风险。三顿半公司相关负责人指出,深入产地源头自采,能获取更优质的生豆资源。非洲作为咖啡的发源地,也是全球咖啡产量最大的区域之一,能够提供优质而稳定的原料供应。
交通物流,枢纽支撑。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枢纽及自贸临空区政策红利,长沙县织密了直飞非洲产区的多条客货运航线,构建起一条条运输“黑色黄金”的中部咖啡产业空中黄金通道,完美匹配了咖啡“轻、快、频”的物流需求。
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咖啡消费近五年增长率为20%,但年人均消费量仅22.4杯,与日韩的200杯、欧美的300至400杯相比,存在巨大增长空间。长沙年咖啡消费量以20%的速度增长,本地非洲咖啡生豆年需求量约1万吨,成为产业发展的坚实支撑。
为打造中非贸易展示窗口,助力咖啡产业发展,长沙县拟依托松雅湖生态文化,在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打造咖啡体验中心等丰富消费业态并发展可持续商业和多元社群内容。前期已与国内的喏町、三顿半以及印尼的Cofilab等多家咖啡企业现场踏勘并洽谈合作事宜,其中喏町咖啡已入驻松雅湖国家湿地公园。
全链条生态布局 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
发展一个新产业,需要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地的全链条衔接,更需要创新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在顶层设计上,长沙县已出台《长沙县咖啡产业发展规划》,构建“书记、县长双召集人”领导机制,组建由“一县三区”多部门参与的工作专班,建立县区协同调度的工作推进机制。
在空间布局上,长沙县已围绕咖啡产业初步形成“一园四中心”的全链条空间架构:自贸临空区为产业核心区;经开区打造总部企业集聚中心;松雅湖片区承载研发与消费创新功能,加快打造集咖啡体验中心与多元消费业态于一体的产业展示窗口;咖啡大楼内建设咖啡文化创意中心;自贸会展区提供商事服务支撑。
产业互联网平台“众咖联”通过“咖啡产业+产业互联网+金融资本”的路径,整合产业链资源,打造以交易功能为核心,涵盖物流、仓储、金融、标准等全链条的线上平台,推动咖啡上下游企业“上网入链”,达成“四流合一”的高效协同。
政策的精准扶持是星沙咖啡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长沙县创新扶持方式,通过产业合作方式,将政府服务作为优惠给到企业。长沙县额外追加2000万元预算,用于建设咖啡文化创意中心、专业恒温恒湿库及支持企业发展的物理空间。长沙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长沙县委书记付旭明表示,未来长沙县还将推出专项政策、开辟绿色通道、优化通关服务,让每一家咖啡企业都能在此扎根生长、轻装前行,让每一杯咖啡都能承载着共赢发展的期盼。
“从零到一”跨越 迈向千亿级产业集群
完成“从零到一”的跨越后,星沙咖啡产业的聚集效应正在日益凸显,发展成效显著。
这些政策已初见成效。4月以来,全县已对接70多个重点咖啡产业项目,举办三场签约活动,签约咖啡类项目21个。全县现有咖啡相关经营主体189家,实现营收约6.2亿元。
本土品牌三顿半成为典型代表,其全球领先的原创超即溶冻干技术开创了冻干咖啡新品类。三顿半的全球供应链布局与长沙的中非经贸合作不谋而合,公司从埃塞俄比亚直采的生豆已通过海陆联运抵达长沙自贸临空区。
谈及未来布局,三顿半计划将海外贸易及全国首家非洲生豆处理中心等新项目落在长沙自贸临空区,充分发挥中非贸易政策优势。
展望未来,星沙的目标清晰而宏大:计划到2027年,实现咖啡进口规模20亿元,到2029年整个咖啡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利用独一无二的中非合作政策优势,主攻深度贸易,力争将非洲咖啡的深度贸易做到全国最大,集中到湖南,再分销出去,更好地服务中非经贸合作。“啡豆”出发,星沙正谱写中非经贸合作的新篇章。长沙县咖啡产业的发展思路,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实践,成为中非战略对接与地方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