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盘活“三资”,让闲置生“金蛋”村民“腰包鼓”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5日讯(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洋 星沙时报记者 邬振 通讯员 杨想 王甜)“轰隆隆——” 机器的低沉轰鸣在长沙县北山镇北山村湖南韶粮贸易有限责任公司厂房内回响。村民赵访在自动化生产线旁麻利地将封装好的米袋码成整齐的垛堆,他擦了把汗,笑容满面:“以前在外头找工难,如今村里建起这米厂,活儿不算累,时间也灵活,一天能挣近200块,关键是还能顾上家,比外出打工强多喽!”

黄花镇将漓湘东路与黄花大道交叉口北侧闲置空地改建为停车场,区域面貌焕然一新。黄花镇供图

这座让赵访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的现代化加工厂,由闲置多年的C级危旧校舍“蝶变”而来。这正是长沙县巧做“三资”文章,让“沉睡”资产“醒”过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的生动实践。

闲置校舍“生金”,村民就业增收

机器的嗡鸣在北山村回响,工人们熟练地进行着大米过滤、深加工和分类作业。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眼前这座687平方米的明亮厂房,前身是已被鉴定为危房的原金星小学校舍。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集体决策,村里拆旧建新,引来企业,如今每年稳稳地为村集体增收近10万元。昔日的“死资产”,在“三资”盘活妙手下,成功变成了“活资金”,更是村民的“致富源”。

闲置地巧解停车难,“小改造”提升大环境

“早先这里车子乱停乱放,一台车占俩位子的情况也不少。现在好了,清清爽爽停车位,方便又整齐!”在长沙县黄花镇漓湘东路,刚把车停好的李女士,忍不住为眼前新改造的停车场点赞。只见宽敞的沥青地面上,一道道白线清晰地划出车位,车辆有序停放。为盘活闲置地,提升整体品质,黄花镇将漓湘东路与黄花大道交叉口北侧的闲置地块充分利用起来,铺设了1700平方米沥青路面,划设了210个非机动车位,一举缓解了企业员工和周边居民的“停车难”。

“家底”亮在阳光下,监管护航“钱袋子”

走进江背镇梅花社区,村民万佳能正驻足村务公开栏前仔细查看。“现在集体的‘家底’有多少?钱花哪儿去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家看着心里都敞亮!”他满意地说道。这份“敞亮”的背后,是监管的利剑在发挥作用。不久前,在县“三资”工作专班、江背镇政府及社区的共同努力下,成功追回了湖南雄邦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拖欠十余年的原洞井学校承包租金103680元。“专班反反复复上门、打电话沟通,最终分文不少地全部追了回来,真是给集体资产加了一道‘安全阀’。”社区干部感慨道。

机制固成果,振兴底气足

今年以来,长沙县围绕农村集体财务、合同、债务、工程项目及违规出借资金等关键领域,纵深推进“三资”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持续扎紧制度的“篱笆”。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双专班”协同机制,运用“清单+销号+回头看”工作法,依托信息化平台强化线上线下一体监管,通过深化问题整治、提升智慧监管水平、强化日常监督“三大举措”,不断夯实乡村治理根基,为绘就“乡村富、农民富、环境美”的星沙新画卷注入更强动能。

【作者:刘洋 邬振】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长沙县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