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台变金钥匙!长沙县福临镇“添双筷子”工程引爆乡村游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洋 通讯员 陈晓晓)影珠山下,炊烟袅袅,饭香四溢——这不再是静态的乡村画卷,而是福临镇“添双筷子”工程带来的活态风景。自2025年初启动以来,这项创新文旅项目已从蓝图走向现实,成为链接城乡的“金钥匙”。6月30日,记者实地走访福临镇,见证了“添双筷子”如何以小餐桌撬动大民生:游客人均停留时间延长2小时,试点农户月增收超2000元,农特产销售额飙升50%。这不仅解决了“就餐难、消费浅”的痛点,更激活了乡村游的全域产业链,为长沙县文旅振兴提供了鲜活样板。

长沙县福临镇古华山村召开“添双筷子”屋场会。 均为福临镇供图

小餐桌激活大产业:从“过客”到“常客”的转变

“游客来了看花海,拍完照就走,留不住人、带不动消费,这是乡村游的普遍瓶颈。”福临镇文旅负责人道出初衷。“添双筷子”工程应运而生:盘活景区周边农户资源,让游客“坐下来”,沉浸式体验农家烟火气。

在实施过程中,福临镇打造了“添双筷子”四部曲。第一步“精准选户”,各村社区摸底走访,围绕环境、厨艺、意愿量化评分,25户农家率先报名;第二步“赋能提质”,2月召开专题培训覆盖38人次,从市监所食品安全课到机关大厨“理论+实操”教学,农户不仅学到了“待客之道”,更掌握了“一户一招牌”的特色菜秘诀;第三步“科学认证”,工作组逐户“错峰试菜”,综合评估后,16户获颁“筷子标牌”;第四步“智慧引流”,每户生成专属二维码,集成菜品展示、环境预览、一键导航预订功能。文旅地图重点标注“筷子农户”,串联起花海、市集、民宿,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闭环。

2025年春季,游客们循着“美食地图”走进农家院,人均停留时间延长2小时。影珠山民宿主王先生感受深刻:“客人吃了农家饭,顺带就住下了,还买走不少特产,真正形成了消费链条。”

游客在“添双筷子”农户家品尝地道农家菜。

小切口撬动大民生:从“岸上看”到“撸袖干”的提升

“添双筷子”,添的是农民增收的新路子。试点农户户均月增收超2000元,农特产销售额飙升50%,更让村民惊喜的是社会效益的“溢出效应”。旅游旺季停车一位难求?“筷子农户”主动开放私家大院作临时停车场,游客就餐停车“老大难”迎刃而解。为迎接游客,农户自觉整治房前屋后,参与乡村治理热情高涨。古华山村环境评比从“后进”变“先进”,文明乡风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

“以前游客来了只是在一旁看热闹,现在我们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王阿姨动情地说,“参加‘添双筷子’不仅获得了真金白银的收入,更高兴的是能为村里做点事。”这双小小的筷子,有效解决了游客的就餐难题,拓宽了农民的致富门路,更提升了乡村的整体颜值和治理效能,实现了“游客满意、农户增收、乡村焕新”的多赢局面,成为福临镇文旅品牌一张响亮的IP名片。

慕春季开幕式上,10名农家大厨代表现场直播烹饪。

小品牌塑造大未来:从节会IP到全域样板的突破

在3—4月踏春赏花季,“农家大厨”现场秀“十八般厨艺”,“福满餐桌”家宴体验让游客流连忘返。慕春季开幕式上,10户代表直播烹饪、评选“最受欢迎农家菜”,百张特色菜兑换券持续引流。“添双筷子”已成为福临镇“树湘故里·影珠福地”的招牌之一。

福临镇文旅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建立菜品研发、服务培训、卫生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将“添双筷子”融入“福临一桌菜”长期项目。同时,链接银发康养、研学旅游新业态,并计划复制推广至影珠山民宿集群,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样板。

一张方桌,几双碗筷,升腾的是农家最本真的烟火气,联结的是城乡互动、产业融合的振兴之路——福临镇的创新实践,正为万千乡镇激活那灶台方寸间的无限活力。

【作者:刘洋】 【编辑:肖彪】
关键词:福临镇 乡村游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