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这个夜市开张了,烟火气有味更有序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邓艳红)傍晚6时,热浪逐渐退去,望城区丁字湾街道的空气里,渐渐飘来食物的香气——中南林科大涉外学院附近的石乡夜市,正慢慢“苏醒”。
穿过夜市大门,70余个规划整齐的摊位映入眼帘。天还没完全暗下来,不少摊主已支起炉灶,滋滋作响的油锅裹着肉香,有人挥着铲子翻炒,有人笑着招呼路过的学生,热闹劲儿悄悄漫开。这是9月6日晚记者见到的场景,这个9月1日才开门的夜市虽不大,却已迎进60多家商户,他们大多是曾经在街头“打游击”的流动摊贩。
随着夜色渐浓,夜市彻底热闹起来。“老板,再加10串烤筋!”记者看到,有的摊位前排起了小长队,升腾的热气里满是食客的笑声。记者注意到,夜市旁边有一个舞台,舞台上专业音响传出轻快的旋律,几名中南林科大涉外学院的学生正抱着吉他弹唱、跳舞,清亮的歌声引得围观人群频频鼓掌;旁边还有网络达人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的烟火气透过屏幕传递给更多人,直播间的点赞声仿佛与现场的热闹连成一片。
让人惊喜的是,这般热闹的夜市里,地面却干干净净,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秩序井然。“摊贩有了固定‘家’,我们工作也省心多了!”丁字湾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易志方看着眼前的景象,忍不住感慨。
他告诉记者,这些年丁字湾街道发展快,3所高校近5万名师生、不少创业者聚集在此,人气越来越旺。以前没有固定夜市时,流动摊贩们总在路边见缝插针摆摊,不仅带来食品安全隐患,还常造成交通拥堵,相关“12345”热线工单也时有发生。易志方坦言,作为执法人员,他以前没少和摊贩们“打游击”。
“其实,小摊贩出来摆摊,挣的是辛苦钱。地方出手治理,为的是城市秩序。双方都没错,但要找到‘双赢’的办法。”丁字湾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区域化党建共建机制和“家在丁字”特色工作品牌,街道广泛听取民意、汇聚民智,与高校、社区、企业共商共治,“堵不如疏”成为治理共识。于是街道借着芙蓉北路整治的契机,在区城管局支持下,协调区土地储备中心,用储备用地建起了这个夜市。为了做到科学合理,街道前期开展了问卷调查,出台了管理方案,通过合理选址、统一招租、专业管理、多渠道宣传推介等方式提升夜市管理水平,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资源整合。
“现在再也不用抢摊位、怕被赶了!”摊主盛女士擦了擦额头的汗,脸上满是笑意。她在芙蓉北路摆了两年摊,如今搬进夜市,每天从傍晚忙到深夜,“人流量比以前大,生意稳多了。”商户王先生也笑着搭话:“以前在马路边摆摊,总担心车来车往不安全,现在大家聚在一起,小吃品种多了,客人也愿意来,省心又踏实!”
记者了解到,开市才几天,石乡夜市就聚集了60多家小吃、零售商户,相关“12345”热线工单也大大减少。接下来,街道还会联动党建共建单位力量定期巡查,既要维护好经营秩序,更要把好食品安全关,让摊主们安心挣钱,老百姓吃得放心。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