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茶亭镇:智慧大棚里种出“莓”好生活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2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朱华)来到望城茶亭狮子岭村,连绵起伏的千余亩蓝莓丛中,大片新建设的白色大棚分外抢眼。棚外,春雨淅淅沥沥;棚内,果农忙忙碌碌。20多位村民在“蓝莓老头”童爱明的指导下对蓝莓进行换盆、剪枝……往年这个时候,长沙智博蓝莓产业园还没开启劳作,今年这里打造了30亩智慧大棚,引入了新技术、新品种,现场一片热火朝天。今后,从3月到8月,不同品种蓝莓将在这里接力上市,为长沙游客带来半年的“莓”好时光。

  投入千万元打造蓝莓智慧大棚

  作为湖南省单体面积最大的蓝莓基地,长沙智博蓝莓产业园占地面积达1480亩,已经连续承办三届茶亭果蔬采摘季。每年6月初夏,蓝莓就会进入盛产期,吸引八方来客采摘。

  “利用大棚避雨栽培,可以让蓝莓果粉更多、口感更好、品质更高,新品种的挂果期也提前到了三四月份。”童爱明扎根茶亭种植蓝莓已经有十余年,自称“蓝莓老头”,每一株蓝莓都被他照顾得服服帖帖,他还喜欢跟人分享蓝莓小知识。狮子岭村多丘陵,砂质土壤,不适合种水稻,却被童爱明看中了,用来种植蓝莓。依托高校科研力量,这里种下了适合南方种植的蓝莓品种,并在不断研发改良中提高口感和产量,如今智博蓝莓产业园的种苗销往全国各地,蓝莓酒的年销售额也达到了数百万元。

  “不创新就会被淘汰!”童爱明说,蓝莓种植在室外,受天气影响很大,前年年产值3000多万元,去年受长时间的雨季影响,产值只有一千多万元,“其中700多万元是通过采摘实现的,我们计划通过开展大棚种植来实现避雨栽培,同时还可以提高游客采摘体验感。”

  说干就干!长沙智博蓝莓产业园投入上千万元高标准建设了30亩蓝莓智慧大棚和控制中心,从云南引入了当下最优品种L25和F6,经过两个月的忙碌,如今的大棚内已经是生机盎然。

  望城区茶亭镇智博蓝莓产业园已逐渐搭建起大棚,蓝莓陆续种植中。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易亿 摄

  亩产值将提高到十余万元

  走进大棚里,地面铺上了防水布,一株株一米多高的蓝莓被安放在一个个大盆里,按照两米行距和1.2米间距有序摆放在地面,人们穿梭其间十分方便,还不用担心弄脏了鞋。

  “这个距离既不影响蓝莓生长,方便游客穿梭,还能将大棚面积利用最大化。”童爱明告诉记者,过去一亩地露天种植120株蓝莓,现在大棚里同样面积可以种植400株。

  “智慧大棚是根据蓝莓生长需求而自主设计、自主发明的。”童爱明说。每个蓝莓盆内都插入了4根滴管,智慧控制系统将自动配置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通过滴管实现水肥一体的精准滴灌。大棚顶部则深藏匠心。据悉,为了防止大雪压垮大棚,顶部铺设了水管,可以直接引来地下水,冬天可化雪,夏天可降温。就连种植蓝莓的基质也特别讲究,由草碳土、椰丝等混合而成,可以有效将PH值控制在5.0~5.5,松散度好、透气透水性强,十分适合蓝莓生长。

  如今,远道而来的蓝莓L25已经迅速适应了新环境,枝头结出了一串串拇指大小的绿色果实,再过一个多月就将成熟。“新品种果实特别大,直径可达2到3厘米,口感也脆甜。预计今年一株可产三到四斤果实,明年翻倍,第三年进入丰产季,每株可产10~15斤。”童爱明算了算账,届时大棚内蓝莓亩产值可实现十余万元。

  据悉,获益于蓝莓产业的蓬勃发展,茶亭镇狮子岭村的村集体经济已经突破百万元大关。

【作者:朱华】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