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光闪耀①:化解“小急难” 托举“大幸福” |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化解“小急难” 托举“大幸福”
“85后”党支部书记谢申富的小区治理实验
编者按
小区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小区党组织书记是天底下最小的“官”。大家虽身在基层,事却关全局。近年来,天心区通过组织扎根、阵地提质、服务升温,把党的全面领导延伸到小区这一城市最末端。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政治过硬、能力突出、群众信赖的小区党组织书记,他们用“绣花功夫”织就小区幸福图景,以“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格局”。7月,长沙晚报联合天心区委组织部推出特别报道,带您走近这些群众身边的“红色管家”,解码他们服务居民的“十八般武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洪虹
清晨6时,天心区暮云街道卢浮原著小区里已经热闹起来。在浓浓绿意和啁啾鸟鸣中,谢申富穿着运动服,正带领十几对亲子家庭在小区跑道上晨跑。
谁能想到,三年前,这里还因为道路不通、车库收费不合理、配套学校迟迟不到位等矛盾投诉频发。
这是一个80后、90后业主占比超60%的小区。如何让治理更“对年轻人胃口”?36岁的小区党支部书记谢申富走出了一条颇具成效的路子。
撤掉地面垃圾桶
谢申富和小区治理的故事,要从他家楼下的垃圾桶说起。
“那时家里的小朋友在楼下玩,经常不是踩到垃圾,就是被垃圾引来的蚊虫叮咬。”谢申富甚至还拜托社区负责人帮忙,打听隔壁小区有没有合适房源,一度想换到环境更好的小区去。
2020年7月,长沙全面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卢浮原著小区作为试点之一,却遭遇了居民的抵触情绪。当时还是普通党员的谢申富觉得,改变的时机到了。他大胆提出:“何不撤掉地面垃圾桶,改到地下车库去?”这个“激进”的方案引发轩然大波。
深谙年轻人喜好的谢申富另辟蹊径,把直播间搬到了小区。“家人们,垃圾分类其实很简单,习惯也可以改变……”他风趣幽默的讲解迅速圈粉。他还组织党员志愿者在地库“蹲点”指导,为规范投放的居民发放定制垃圾袋等小礼品。
三个月后,奇迹发生了:垃圾分类参与率从30%飙升至80%,业主们形成了“垃圾不落地”共识,小区环境焕然一新。而谢申富也完成了从普通党员到“长沙市垃圾分类宣讲员”,再到小区党支部书记的身份转变。
玩转幸福会客厅
“他可是个时间管理大师。”卢浮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刘丽莎这样评价。
只用10%的时间干出100%的成绩,谢申富的一个重要秘诀在于分类施策。在孩子们眼中,他是“谢叔叔”——每年寒暑假组织社会实践,带他们参观红色基地、开展志愿服务;在老党员心中,他是“小谢”——定期上门走访,倾听意见建议;在年轻业主看来,他是“富哥”——总能想出新鲜点子,让社区生活更有趣。
小区的亲子跑团就是他牵头成立的。每周六清早,100多人的跑团队伍,统一服装,绕小区跑上几公里。去年暑假,他还组织小朋友开展了小区微型10公里“长征跑”。
看到别家孩子学特长,家住80栋的小明(化名)父母着急又迷茫,想听听“孩子王”谢申富的建议。“我帮他们分析了家庭经济情况、孩子爱好、未来职业规划等,最后确认现阶段可以学美术。”在谢申富的建议下,小明报了小区的暑假美术班。
卢浮原著小区党群服务中心原本只是普通的物业用房,在社区、物业、小区党支部、志愿者的多方携手下,这里如今成了老中青幼四代人的“幸福会客厅”:不仅有宽敞明亮的综合服务大厅,还设有解忧杂货铺、快乐微驿站、悦享读书吧、红色放映厅多功能活动室等空间。
组建社区合伙人
谢申富的创新不止于此。他还联动社区、物业发起“社区合伙人”计划,整合周边资源为居民谋福利。
每周三在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的“启智公益坊”是最受欢迎的福利之一。这次暑假,他又牵头谈下一培训机构,为孩子们提供书法和少儿街舞的免费课程,以及普惠性的舞蹈、美术、书法、体能课,价格不到40元一节课,只有市面价的三分之一到一半。
今年3月18日,一条特殊的求助信息在卢浮社区党员群、志愿者群刷屏。高云社区黄家塘组困境家庭彭某某因猪棚垮塌陷入滞销困境,家中孙子罹患甲状腺癌急需治疗资金。“党员带头认购,志愿者接力转发,我们一定能帮彭家渡过难关!”在小区志愿者群里,谢申富振臂一呼,党员和志愿者骨干化身“带货达人”。短短两天,300余斤猪肉被两个社区的爱心志愿者抢购一空。
强大的号召力不是一日练成;良好的小区治理生态也不是一蹴而就。
谢申富的手机里存着数百个居民的电话,微信里加着所有楼栋群。加上在“三长制”(片长、组长、邻长)的赋能下,13名组长、59名邻长如同毛细血管,构建起了覆盖全小区的服务网络。
采访中,谢申富骄傲地回忆起去年底的“百人长桌宴”——有人设计场地,有人贡献家传菜谱,有人上台表演节目。活动当天,本来只预期摆放80道菜的长桌,摆满了300多道菜肴。居民们围坐畅谈,其乐融融。
采访手记
在谢申富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走出家门,成为卢浮原著小区治理的主人。小区居民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街道前列,成为天心区基层治理的一张名片。他的小区治理经验可归纳为“三化”:一是治理方式年轻化,善用直播、社群等新手段破解垃圾分类等难题;二是服务体系精准化,针对老中青不同群体需求打造“幸福会客厅”;三是资源整合社会化,通过“社区合伙人”机制盘活多方资源。尤为可贵的是,他将电商思维融入社区工作,用“产品经理”思维设计服务项目,用“用户思维”满足居民需求,用“平台思维”整合社会资源,构建起党建引领下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