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路立交桥下停车场变8000平方米体育公园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卓 通讯员 杨秋华
这是一个立交桥下破旧停车场变体育公园,3万余老旧小区居民从“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的故事。
伍家岭东风路立交桥南桥,沿线密布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小区,3万余居民聚居,却没地儿运动、健身、遛娃;而桥下大面积空间被圈成收费停车场,场内管线拉杂零乱,常常停不满车而闲置。
开福区伍家岭街道依托全市桥下空间改造项目,高效利用城市空间“边角料”,将功能单一的停车场改造成公共文体设施,并将此地原有的长沙火车北站怀旧元素植入公共空间,唤起老街坊们的共鸣。去年11月启动改造施工,一个集怀旧展陈、亲子游乐、羽毛球、气排球、街头篮球等项目于一体的8000平方米火车文化体育公园,新年里在东风路立交桥下开园,老街坊和游客共享共治,其乐融融。
3万居民“没地儿玩” 盼着桥下“腾笼换鸟”
伍家岭东风路桥南桥,紧邻开福区建湘新村社区、紫荆园社区、王家垅社区,3万余常住人口里,绝大多数是建湘瓷厂、湖南绸厂等厂矿企业下岗或退休职工,低收入群体、老年人集中。大伙住着上世纪70年代的老旧开放式小区,体育和娱乐设施严重缺乏。“楼盘小区里居民运动健身就在楼下,我们想打球、跑步,最近都要先走2公里到烈士公园。”伍家岭街道建湘新村社区居民陈碧华说。
在中心城区局促逼仄的老旧小区里规划新建运动场馆,无异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居民们发现,伍家岭东风路桥南桥下,停车场设施破旧,空间里网线如蛛网密布,零乱不堪,而且常常因停车不满,大面积闲置。“桥下空间未必只能做停车场?”“能不能让桥下空间更美观、更实用?”
伍家岭街道结合完整社区建设精准把脉,以周边居民需求和提升社区宜居性为目标,决定对桥下空间“腾笼换鸟”,提高利用率。通过入户采访、民意座谈等形式,系统梳理形成提质改造“需求清单”“项目清单”。遛娃、打球、健身、休闲、留驻老长沙记忆……老街坊们纷纷“点菜”,一系列诉求和社区实际结合完整居住社区10大项建设目标要求,被列进公共空间改造再利用规划。
“一桥一策”高起点规划 让“边角料”有大用
曾几何时,立交桥下圈地建停车场,成了桥下公共空间利用的“老套路”。如何打破这种单一的利用模式,让城市空间“边角料”堪当大用?
2023年12月底,湖南省委审计委员会在《关于长沙市城市公共空间利用情况的汇报》中指出,建议加强桥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积极探索以全民健身为主,集旅游、休闲、市政配套于一体的综合利用新模式;2024年“因地制宜利用好桥下空间”被纳入长沙市《政府工作报告》。
开福区对桥下空间治理工作高起点规划,按照因地制宜“一桥一策”的要求,组建城管、街道、社区、施工方、设计方、监理方在内的东风路桥下空间治理工作组。结合市民生活需求,对休闲、停车、娱乐等类型,从立体化角度高标准综合规划。项目分为体育运动区、休闲活动区、活动展览区、停车区,包含桥底铺装美化、桥墩美化,增加体育设施、儿童设施、老长沙文化展陈、休憩设施。
“老北站”记忆重回桥底 唤起老街坊共鸣共治
“火车站”蓝色站牌高悬桥底,儿童滑梯等一组游乐设施被设计成蒸汽机车车头造型,桥下巨大的立柱上手绘涂鸦出蒸汽氤氲的画面,远看犹如老长沙火车北站在桥下通车……9日,记者游走在伍家岭东风路桥南桥下全新的运动公园里,仿佛穿越回长沙“老北站”。
伍家岭街道办事处主任王丹告诉记者,东风路立交桥桥下,原是长沙火车北站的老站点,承载着老长沙的回忆。离立交桥不远处的东风文创园里,利用老北站留下的铁轨与仓库厂房,构建了火车北站怀旧打卡点。为与此呼应,桥下空间设计特意结合老火车北站的历史文化,在桥梁立柱上设计火车头精神文化墙以及一系列装置艺术品,充分保留火车元素等城市文化记忆,让城市历史文化在桥下空间以新的形式得以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伍家岭街道还发起老物件、老故事、老照片征集活动,征集而来的老站牌等物件和泛黄的老照片,被制作成60余块展板,在公园展陈区一一陈列。建湘瓷厂、火车北站、湖南绸厂、波隆立交桥等长沙老地标,无声回放着伍家岭的过去,畅想现在和未来,成为老街坊的精神家园。
“火车北站和老厂子重回桥下,我们好像又回到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社区老党员方国梁说,桥下公园引起老街坊的共鸣,他每天一早带孙子来晨练,上午和午饭后就穿上志愿者的红马甲,和邻居一起来维持秩序,既是游客也是管理员。
共鸣带来的是“共治”。伍家岭街道党工委推出“居民自治+”模式,社区网格员、党员、热心居民纷纷加入桥下空间自治组织,对桥下环境、停车秩序、场地运用、场地监管等日常事务开展共商共议共管,让桥下公园的颜值和功能常驻,人气长红。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