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首条历史步道跑出垃圾分类“加速度”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23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这个垃圾桶将干垃圾和湿垃圾区分开,还贴心地作了标识,设计很合理,用起来还方便!”今天,在长沙首条开通的历史步道西园北里,开福区西园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免费发放两分类垃圾桶,让长沙老街里的居民们竖起了大拇指。

  垃圾分类可以说是现下最时髦的一个热词,也是当下势在必行的一项工程。可西园社区内均是开放式小区,没有物业管理,楼栋、平房区域划分明显,社区老年人上下楼不便,这项“新时尚”要如何在老旧城区落到实处,达到全覆盖呢?社区党委牵头组织了十余次协调会,独创了垃圾投放点回收和定时上门回收相结合的模式,楼栋处的垃圾分类站由专人指导回收,西园北里、三胜里、三湘里等平房较多的街巷以及年迈老人独居户实行定时上门回收,探寻适合老旧城区的垃圾分类方法。“家里小朋友玩的橡皮泥、写过的笔这些属于复合材料类,是不宜回收的垃圾,属于干垃圾。11月前正确分类投放15次,兑换15个积分奖励,就可以到社区领取1包垃圾袋。”西园社区的垃圾分类专干向居民介绍奖励办法,还手把手地现场教学,帮助居民正确辨别四类垃圾。

  “只有人心齐了,垃圾分类才能平稳度过‘阵痛期’。”通泰街街道西园社区党委书记程蓉介绍,社区以人民为中心, 做好党的群众工作,并借助“梧桐树下 北里讲堂”党建学习基地的力量,将垃圾分类设置为基地的必修课,并通过主题党日活动、邻里日活动等多种载体,开展了别具一格的宣传活动,逐步提高党员、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让垃圾分类“新时尚”更得民心。


【作者:全媒体记者 张炎炎】 【编辑:张炎炎】
关键词:西园北里 垃圾分类 西园社区 历史步道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